免费观看女人与狥交

<optgroup id="1d227"></optgroup>

      <span id="1d227"><output id="1d227"></output></span>
    1. <track id="1d227"><i id="1d227"></i></track>
      1. 中文 EN
        華夏幸福
        華夏幸福
        • 關于我們
          數說華夏幸福
          發展歷程
          公司榮譽
          新聞動態
          黨建工作
          社會責任
        • 產業新城
          發展理念
          PPP模式
          生態體系
          全球布局
          實踐案例
          國際產能合作
        • 產業集群
          十大重點產業
          全程產業服務
          三大驅動方式
          產業發展成果
          標桿產業集群
        • 研究與洞察
          華夏幸福智庫
          產業洞察
          都市圈洞察
        • 聯系我們
          業務合作
          投訴舉報
          違紀查詢
          意見反饋

        “睡城”轉身,北三縣如何“入圈”?

        都市圈研究   |      2020.04.01     

        通州與北三縣協同發展規劃出臺后,北京市政府緊接發布,4月14日起,由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員會行使部分市級行政權力,與廊坊北三縣地區協同開展統一規劃、統一標準、統一政策、統一管控等。北三縣進入副中心時代,國土空間規劃已加速并軌,那產業協同賦能的步伐能有多快?

        作為全中國面積最大、人口最多的省級區劃飛地,貼在北三縣身上的標簽很多:“睡城”、“環京網紅”,無一不折射出它的尷尬;關注北三縣發展的目光也很多,但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莫過于,伴隨著一次次“并入北京”傳聞的樓市暴漲都市傳說?!侗本┦型ㄖ輩^與河北省三河、大廠、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》(以下簡稱為《規劃》)的出臺,讓人們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在了這片1277平方公里的土地,北三縣能否就此甩掉“睡城”的帽子?答案或許在“產業”二字。

        一、距京30公里的“咫尺天涯”

        北三縣,距北京中心城區30-50公里,處于都市圈輻射范圍內,與北京中心城區的距離,甚至比北京轄區內的平谷、密云、懷柔、延慶等地更近。截至2018年末,北三縣總人口約124萬,其中三河市73.13萬人,香河縣37.43萬人,大廠縣13.25萬人。2017年GDP總量為886.5億元,人均GDP為7.15萬元,相比2013年GDP總量668億元,人均GDP5.3萬元,有較大幅的提升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圖1. 北三縣地理位置圖
        “睡城”轉身,北三縣如何“入圈”?
        資料來源:BCG,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

        北三縣雖然緊鄰京津兩大直轄市,但之間依然存在難以跨越的發展“天塹”,在公共服務、政策等方面協同度較低。整個北三縣地區都居住著數量龐大的“鐘擺人口”,燕郊更是占比高達80%。北三縣與北京之間的關系,正是“咫尺天涯”的最好詮釋。

        從相鄰區縣經濟發展指標的對比可以看出,北三縣各項指標均處于“中位”:GDP總值及人均GDP均高于通州區,但單位面積產出及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均遠低于通州;整體上看,北三縣的經濟指標表現強于相鄰的天津郊區縣,但遜色于北京相關區縣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圖2. 北三縣與周邊區縣的經濟指標對比
        “睡城”轉身,北三縣如何“入圈”?

        注:由于數據缺失,其中武清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用全部居民替代

         
        數據來源:wind數據庫,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整理

        從北三縣在河北廊坊市的發展排名來看,三河市、香河縣和大廠縣三個市縣的人均GDP和單位面積GDP均位于河北前列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圖3. 北三縣與廊坊其他縣市的經濟指標對比
        “睡城”轉身,北三縣如何“入圈”?
        數據來源:wind數據庫,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整理

        二、產業聯動下的“逐步蘇醒”

        一直以來,在產業發展方面,北三縣給外界的印象都是:低端無序。產業動力不足,區域發展陷入依靠地產-地產限購-疲軟發展的惡性循環中。近年來隨著北京加速疏解非首都功能,作為環京產業轉移的“第一梯隊”,北三縣加速和北京的產業聯動。

        1. 北三縣生活服務業搶先提速

        北三縣產業的快速發展幾乎與通州副中心的推進同步。從2014年起,北三縣新注冊企業呈顯著指數級增長,2019年新增企業數更是達到萬級。新增企業類型中,80%以上集中在批發零售、租賃和商務服務、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、房地產業、住宿和餐飲業等生活及生產相關服務業,但彌補區域發展短板的高端制造、教育醫療及交通運輸占比還相對較小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圖4. 北三縣1990-2019年新增企業數(個)
        “睡城”轉身,北三縣如何“入圈”?
        數據來源:淘數科技企業大數據平臺,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整理

         

        圖5. 2019年北三縣新增企業行業分布
        “睡城”轉身,北三縣如何“入圈”?
        數據來源:淘數科技企業大數據平臺,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整理

        2. 北京產業資本溢出明顯

        近年來北京資本向北三縣溢出的速度加快。北三縣在吸收外部企業資本投資中,90%以上來源于北京市相關區縣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表1. 北三縣2015-2019年吸收外部企業資本投資的前十位區縣分布及占比
        “睡城”轉身,北三縣如何“入圈”?

        注:表中投資的范疇包括異地法人單位以企業主體在本地參股其他公司,或設立子公司及分公司。數據來源:淘數科技企業大數據平臺,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整理

        ■ 三河市:2010年僅21家北京市企業在三河市參股或設立子公司及分公司,2019年該數值上升到78家(不含整體轉移或在本地設立的與原公司無資本關聯的企業,因此實際數值要大得多,下同)。2015-2019年近五年來,三河市吸收外來資本前10的區縣9個來源于北京,1個來自天津的濱海新區。按投資企業數排名分別為朝陽區、海淀區、通州區、豐臺區,東城區、大興區、順義區、西城區、昌平區、平谷區、濱海新區。5年內北京資本來源中,37%的企業屬于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,30%屬于租賃和商務服務,7%來源于批發零售業,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服務業,制造業和房地產業占比均在3%左右。

        ■ 香河縣:2010年僅17家北京市企業在香河縣參股或設立子公司及分公司,2019年該數值上升到34家。2015-2019年近五年來,香河縣吸收外來資本前10的區縣8個來源于北京,1個來自河北廊坊的廣陽區,1個來自天津的武清區。5年內北京資本來源中,40%的企業屬于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,25%屬于租賃和商務服務,16%來源于批發零售業,6%來源于房地產業,制造業比例在3%左右。

        ■ 大廠縣:2010年僅13家北京市企業在大廠縣參股或設立子公司及分公司,2019年該數值上升到31家。2015-2019年近五年來,大廠縣吸收外來資本前10的區縣7個來源于北京,2個來自河北的固安縣和三河市,1個來自上海的閔行區。5年內北京資本來源中,34%的企業屬于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,25%屬于租賃和商務服務,14%屬于文化、體育和娛樂業,9%來源于批發零售業,8%屬于房地產業,制造業占比在4%左右。

        3. 產業轉移和聯動逐漸發力

        隨著北京加快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及相關產業的外溢,北三縣作為環京產業轉移的“第一梯隊”,與北京的產業聯動已經提速。

        ■ 三河市:三河市燕郊高新區吸引了大批來自北京中關村、望京等地的電子信息企業入駐,建立研發中心或設立生產基地,先后吸引漢王、中興、華通科技、北京世維通科技等。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在燕郊設立產業基地,北京光環新網設立云計算基地,德國虎威(FEV)也將北京整車及動力總成研發中心設在燕郊,整體提升燕郊的產業層次,豐富產業發展業態。

        ■ 香河縣:在機器人這一新興領域加速與北京科技及產業資源的對接,香河形成特色優勢。香河機器人小鎮圍繞機器人研發設計、關鍵零部件、本體、系統集成、后端服務等核心環節,加速打造機器人產業集群。目前園區已落戶機器人產業鏈企業近130家,其中百分之八十是來自北京的企業,北京精波儀表、匯天威科技等10余家企業已經投產,初步形成了涵蓋核心零配件、本體和系統集成在內的機器人產業體系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圖6. 香河機器人產業港
        “睡城”轉身,北三縣如何“入圈”?
        資料來源: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

        ■ 大廠縣:基于影視小鎮集聚了世界級的文化創意公司,大廠以“孵化+產業化”雙輪驅動發展,與北京CBD-宋莊為主軸的傳媒走廊協同共振。已吸引超過百余家國內外優秀文創企業和機構入駐,已簽約入駐小鎮的企業和機構包括Base FX、金海岸影業、世紀漢唐、清華大學文創研究院、北京電影學院、銀河星光等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圖7. 大廠影視小鎮
        “睡城”轉身,北三縣如何“入圈”?
        資料來源: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

        三、初具雛形的“都市圈型”產業格局

        “逐漸蘇醒”的北三縣,產業結構逐步優化,三次產業比重逐步提升, 2010年三產占比為34%,到 2017年已經達到46%,二產占比相應降低到50%,整個區域的產業發展格局,呈現出背靠北京都市圈、服務北京都市圈、配套北京都市圈的“都市圈型”產業特征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圖8. 北三縣與周邊區縣的產業結構比較
        “睡城”轉身,北三縣如何“入圈”?
        數據來源:wind數據庫,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整理

        從北三縣內部來看,隨著影視小鎮、中國戲劇小鎮等文化產業及地產金融業的高歌猛進,大廠縣的三產比重從2010年的27%提升到2017年的62%。香河縣和三河市的三產比重在7年內提升了10個百分點,其中三河市房地產和金融業在第三產業的占比達到37.8%,批發和零售業占比約10%左右,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比重逐步提升,燕郊高新區聚集電子信息產業40余家,銷售總額突破60億元。香河縣的家具貿易流通服務突出,但高端三產缺乏亮點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圖9. 北三縣產業結構演化(2010-2017年)
        “睡城”轉身,北三縣如何“入圈”?
        數據來源:wind數據庫,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整理

        北三縣制造業以服務北京都市圈的都市型工業為主,另有部分大規模加工制造,按產值規模大小排序分別為食品制造、裝備制造、包裝印刷、金屬制品、非金屬制造、家具制造及汽車部件配套等。

        ■ 三河市:服務首都,承接轉移

        三河市的燕郊以燕郊高新區為載體,工業總產值占北三縣的比重在35%以上,主導產業包括食品、金屬制品、包裝印刷等的都市工業以及承接北京市產業轉移和配套的裝備制造、電子信息等,重點企業包括匯福糧油、華潤雪花啤酒、漢王制造、宏遠彩涂板、億豐偉業集團、世原汽車科技、華通科技等。三河市泃陽及其周邊鎮工業產值占北三縣15%左右,產業重點包括水泥制品、裝備制造、包裝印刷等,重點企業包括燕山水泥、靈山機械、和平電力裝備、巖峰新型建材、巨陽節能裝備,同時布局少量北京現代配套車身、新宏昌專用車等。

        ■ 香河縣:家具揚名,機器人突起

        香河家具為全縣龍頭,其他重點產業包括泡沫塑料等非金屬制品、裝備制造、食品制造等,重點產業組團包括淑陽鎮及其周邊的泡沫塑料、裝備制造,南部五百戶鎮的造紙印刷、汽車配件,渠口鎮的裝備制造以及香河產業新城的機器人產業等。家具制造重點企業包括成和辦公家具、愛依瑞斯家具、藍信商用展柜等,以傳統家居制造為主,較少涉及家居設計與定制化家具。非金屬制品重點企業包括希泉泡沫、華鑫泡沫、匯利豐,裝備制造重點企業包括長城重型機械、忠信廚房設備、燕嶺重型鍛造、恒通電器設備等。食品制造重點企業包括第一城酒業、正大有限公司。機器人重點企業包括美國ATI工業自動化、德國尼瑪克、安川都林、匯天威、飛馬機器人、伊貝格、星和眾工等。

        ■ 大廠縣:制造相對弱勢,以功能服務為主

        大廠縣的主要產業組團包括夏墊鎮的金屬冶煉和食品制造,潮白河區域裝備制造和金屬制品,大廠鎮以肉類加工為主。金屬冶煉與加工,包括廊坊神華工貿、寶生鋼鐵等;食品制造包括福華肉類、福喜食品、艾蒂斯食品配料、永發油脂肉類加工廠等。非金屬制品包括星牌優時吉建材、優勝潔具等。裝備制造包括恩希機床、富邦德石油機械、菲美得土坂機械等。金屬制品包括和平鋁材、國華金屬等。

        北三縣制造業現有主導產業以食品加工、包裝印刷、家具制造、金屬制品等都市型工業制造和銷售為主,研發創新和工業設計的成分較少,附加值較低。戰略新興產業基礎較為薄弱,尚未形成產業鏈閉環和集群效應,部分明星名片產業還剛剛培育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圖10. 北三縣制造業發展基礎與前景矩陣圖
        “睡城”轉身,北三縣如何“入圈”?
        資料來源:BCG,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

        當前,北三縣在主板上市的企業僅福成五豐食品股份一家,新三板企業申江萬國數據、薩克森建筑新型材料、歐伏電氣、軒慧科技4家,整體企業規模和科技實力較弱。對比周邊區縣的專利授權量可以看出,北三縣遠遠落后。

        2019年,天津市武清區、寶坻區、薊州區分布擁有授權專利1341項、611項和106項;北京市的順義區、通州區、平谷區分別擁有授權專利5089項、4070項目、801項目。而北三縣中擁有最多專利的三河市才854項。香河縣授權專利370項,而大廠縣的專利數僅個位數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,順義、通州均在1000家以上,武清有556家,而北三縣總計僅225家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圖11. 北三縣與周邊區縣的授權專利比較
        “睡城”轉身,北三縣如何“入圈”?
        資料來源:Incopat,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整理

        四、“天塹變通途”的新起點

        都市圈核心城市產業外溢,與外圍區域的協同,形成“創新尖峰+產業高地”的發展模式,是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重要路徑。然而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,由于不同行政區域之間的產業發展政策、財政實力、公共配套等方面的差異,尤其是涉及到區域之間的利益協調問題,要真正形成區域高度融合發展的格局,面臨著諸多的挑戰。北三縣深入北京腹地,但近年來發展差強人意,便是最現實的案例。

        《規劃》提出,充分發揮北京市產業輻射帶動作用,積極推動北京“擺不下、離不開、走不遠”產業向通州區與北三縣疏解轉移,北三縣地區重點在中試孵化環節、制造環節和配套服務環節實現與通州區的產業協同。依托京哈、京沈兩條區域交通廊道,形成兩條特色產業帶,沿線地區重點布局以人工智能、高端裝備、節能環保、智慧物流、印刷媒體為主的產業型特色小城鎮。潮白河和北運河沿線、中部生態綠洲及生態廊道周邊地區重點培育以文化旅游、文化創意、休閑農業、健康養老等為主的休閑型特色小城鎮。

        北三縣不是通州的后花園,更不是“睡城”,而是要通過區域產業共振,把北三縣打造成有實體經濟支撐的“較高品質的增長極”?!兑巹潯返穆涞?,是一種區域融合發展的全新制度設計,無疑將成為中國都市圈發展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。在區域發展規劃事項賦權北京城市副中心后,加快推進產業政策協同機制、項目統籌機制、利益共享機制的實施和落地,熨平與北京之間的產業銜接坡度,才能逐步讓“咫尺天涯”的北三縣天塹變通途,才能真正形成都市圈發展格局。

        結 語

        北三縣納入“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”,成為北京副中心未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,并不意味著 “立即崛起”。發展需要引導,更需要時間。

        北三縣能否將“勢能”轉化為“動能”,順利融入北京都市圈,產業是核心,也是底氣,加速與北京的產業協同共振,重塑區域發展格局,加快從“睡城”向“產城”的轉身,才能真正迎來發展的蛻變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首頁 > 研究與洞察 > 都市圈洞察 > “睡城”轉身,北三縣如何“入圈”?

        相關文章

        2020.03.25

        同城化提速,北三縣跑步入圈

        北京向東,潮白河畔,高樓林立,熙來攘往。沒錯,這里就是北三縣。這里有近...

        查看詳情 
        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        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"發現",使用 "掃一掃"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。

        合作共贏

        • 華夏幸福產業新城合作
        • 華夏幸福產業發展合作
        • 華夏幸福研究與洞察
        • 供方合作

        投資者關系

        • 公司資料
        • 公司公告
        • 公司治理
        • 投資者互動
        • 投資者保護

        加入我們

        • 人才理念
        • 社會招聘
        • 校園招聘

        華夏幸福網群

        • 華夏幸福大學
        • 河北華夏幸福足球俱樂部
        • 幸?;鶚I物業
        • 孔雀城

        • Techcode太庫
        • 伙伴招商
        • 火炬孵化

        關注我們

        • 員工入口
        法律聲明 隱私保護 網站地圖
        版權所有 廊坊京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@2019,保留一切權力。ICP備案序號:冀ICP備10007376號-4
        中文 | English

        關于我們

        • 數說華夏幸福
        • 發展歷程
        • 公司榮譽
        • 新聞動態
        • 黨建工作
        • 社會責任

        產業新城

        • 發展理念
        • PPP模式
        • 生態體系
        • 全球布局
        • 實踐案例
        • 國際產能合作

        產業集群

        • 十大重點產業
        • 全程產業服務
        • 三大驅動方式
        • 產業發展成果
        • 標桿產業集群

        研究與洞察

        • 華夏幸福智庫
        • 產業洞察
        • 都市圈洞察

        聯系我們

        • 業務合作
        • 投訴舉報
        • 違紀查詢
        • 意見反饋

        “睡城”轉身,北三縣如何“入圈”? 都市圈研究 | 2020.04.01

        通州與北三縣協同發展規劃出臺后,北京市政府緊接發布,4月14日起,由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員會行使部分市級行政權力,與廊坊北三縣地區協同開展統一規劃、統一標準、統一政策、統一管控等。北三縣進入副中心時代,國土空間規劃已加速并軌,那產業協同賦能的步伐能有多快?

        作為全中國面積最大、人口最多的省級區劃飛地,貼在北三縣身上的標簽很多:“睡城”、“環京網紅”,無一不折射出它的尷尬;關注北三縣發展的目光也很多,但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莫過于,伴隨著一次次“并入北京”傳聞的樓市暴漲都市傳說?!侗本┦型ㄖ輩^與河北省三河、大廠、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》(以下簡稱為《規劃》)的出臺,讓人們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在了這片1277平方公里的土地,北三縣能否就此甩掉“睡城”的帽子?答案或許在“產業”二字。

        一、距京30公里的“咫尺天涯”

        北三縣,距北京中心城區30-50公里,處于都市圈輻射范圍內,與北京中心城區的距離,甚至比北京轄區內的平谷、密云、懷柔、延慶等地更近。截至2018年末,北三縣總人口約124萬,其中三河市73.13萬人,香河縣37.43萬人,大廠縣13.25萬人。2017年GDP總量為886.5億元,人均GDP為7.15萬元,相比2013年GDP總量668億元,人均GDP5.3萬元,有較大幅的提升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圖1. 北三縣地理位置圖
        資料來源:BCG,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

        北三縣雖然緊鄰京津兩大直轄市,但之間依然存在難以跨越的發展“天塹”,在公共服務、政策等方面協同度較低。整個北三縣地區都居住著數量龐大的“鐘擺人口”,燕郊更是占比高達80%。北三縣與北京之間的關系,正是“咫尺天涯”的最好詮釋。

        從相鄰區縣經濟發展指標的對比可以看出,北三縣各項指標均處于“中位”:GDP總值及人均GDP均高于通州區,但單位面積產出及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均遠低于通州;整體上看,北三縣的經濟指標表現強于相鄰的天津郊區縣,但遜色于北京相關區縣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圖2. 北三縣與周邊區縣的經濟指標對比

        注:由于數據缺失,其中武清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用全部居民替代

         
        數據來源:wind數據庫,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整理

        從北三縣在河北廊坊市的發展排名來看,三河市、香河縣和大廠縣三個市縣的人均GDP和單位面積GDP均位于河北前列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圖3. 北三縣與廊坊其他縣市的經濟指標對比
        數據來源:wind數據庫,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整理

        二、產業聯動下的“逐步蘇醒”

        一直以來,在產業發展方面,北三縣給外界的印象都是:低端無序。產業動力不足,區域發展陷入依靠地產-地產限購-疲軟發展的惡性循環中。近年來隨著北京加速疏解非首都功能,作為環京產業轉移的“第一梯隊”,北三縣加速和北京的產業聯動。

        1. 北三縣生活服務業搶先提速

        北三縣產業的快速發展幾乎與通州副中心的推進同步。從2014年起,北三縣新注冊企業呈顯著指數級增長,2019年新增企業數更是達到萬級。新增企業類型中,80%以上集中在批發零售、租賃和商務服務、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、房地產業、住宿和餐飲業等生活及生產相關服務業,但彌補區域發展短板的高端制造、教育醫療及交通運輸占比還相對較小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圖4. 北三縣1990-2019年新增企業數(個)
        數據來源:淘數科技企業大數據平臺,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整理

         

        圖5. 2019年北三縣新增企業行業分布
        數據來源:淘數科技企業大數據平臺,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整理

        2. 北京產業資本溢出明顯

        近年來北京資本向北三縣溢出的速度加快。北三縣在吸收外部企業資本投資中,90%以上來源于北京市相關區縣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表1. 北三縣2015-2019年吸收外部企業資本投資的前十位區縣分布及占比

        注:表中投資的范疇包括異地法人單位以企業主體在本地參股其他公司,或設立子公司及分公司。數據來源:淘數科技企業大數據平臺,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整理

        ■ 三河市:2010年僅21家北京市企業在三河市參股或設立子公司及分公司,2019年該數值上升到78家(不含整體轉移或在本地設立的與原公司無資本關聯的企業,因此實際數值要大得多,下同)。2015-2019年近五年來,三河市吸收外來資本前10的區縣9個來源于北京,1個來自天津的濱海新區。按投資企業數排名分別為朝陽區、海淀區、通州區、豐臺區,東城區、大興區、順義區、西城區、昌平區、平谷區、濱海新區。5年內北京資本來源中,37%的企業屬于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,30%屬于租賃和商務服務,7%來源于批發零售業,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服務業,制造業和房地產業占比均在3%左右。

        ■ 香河縣:2010年僅17家北京市企業在香河縣參股或設立子公司及分公司,2019年該數值上升到34家。2015-2019年近五年來,香河縣吸收外來資本前10的區縣8個來源于北京,1個來自河北廊坊的廣陽區,1個來自天津的武清區。5年內北京資本來源中,40%的企業屬于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,25%屬于租賃和商務服務,16%來源于批發零售業,6%來源于房地產業,制造業比例在3%左右。

        ■ 大廠縣:2010年僅13家北京市企業在大廠縣參股或設立子公司及分公司,2019年該數值上升到31家。2015-2019年近五年來,大廠縣吸收外來資本前10的區縣7個來源于北京,2個來自河北的固安縣和三河市,1個來自上海的閔行區。5年內北京資本來源中,34%的企業屬于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,25%屬于租賃和商務服務,14%屬于文化、體育和娛樂業,9%來源于批發零售業,8%屬于房地產業,制造業占比在4%左右。

        3. 產業轉移和聯動逐漸發力

        隨著北京加快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及相關產業的外溢,北三縣作為環京產業轉移的“第一梯隊”,與北京的產業聯動已經提速。

        ■ 三河市:三河市燕郊高新區吸引了大批來自北京中關村、望京等地的電子信息企業入駐,建立研發中心或設立生產基地,先后吸引漢王、中興、華通科技、北京世維通科技等。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在燕郊設立產業基地,北京光環新網設立云計算基地,德國虎威(FEV)也將北京整車及動力總成研發中心設在燕郊,整體提升燕郊的產業層次,豐富產業發展業態。

        ■ 香河縣:在機器人這一新興領域加速與北京科技及產業資源的對接,香河形成特色優勢。香河機器人小鎮圍繞機器人研發設計、關鍵零部件、本體、系統集成、后端服務等核心環節,加速打造機器人產業集群。目前園區已落戶機器人產業鏈企業近130家,其中百分之八十是來自北京的企業,北京精波儀表、匯天威科技等10余家企業已經投產,初步形成了涵蓋核心零配件、本體和系統集成在內的機器人產業體系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圖6. 香河機器人產業港
        資料來源: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

        ■ 大廠縣:基于影視小鎮集聚了世界級的文化創意公司,大廠以“孵化+產業化”雙輪驅動發展,與北京CBD-宋莊為主軸的傳媒走廊協同共振。已吸引超過百余家國內外優秀文創企業和機構入駐,已簽約入駐小鎮的企業和機構包括Base FX、金海岸影業、世紀漢唐、清華大學文創研究院、北京電影學院、銀河星光等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圖7. 大廠影視小鎮
        資料來源: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

        三、初具雛形的“都市圈型”產業格局

        “逐漸蘇醒”的北三縣,產業結構逐步優化,三次產業比重逐步提升, 2010年三產占比為34%,到 2017年已經達到46%,二產占比相應降低到50%,整個區域的產業發展格局,呈現出背靠北京都市圈、服務北京都市圈、配套北京都市圈的“都市圈型”產業特征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圖8. 北三縣與周邊區縣的產業結構比較
        數據來源:wind數據庫,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整理

        從北三縣內部來看,隨著影視小鎮、中國戲劇小鎮等文化產業及地產金融業的高歌猛進,大廠縣的三產比重從2010年的27%提升到2017年的62%。香河縣和三河市的三產比重在7年內提升了10個百分點,其中三河市房地產和金融業在第三產業的占比達到37.8%,批發和零售業占比約10%左右,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比重逐步提升,燕郊高新區聚集電子信息產業40余家,銷售總額突破60億元。香河縣的家具貿易流通服務突出,但高端三產缺乏亮點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圖9. 北三縣產業結構演化(2010-2017年)
        數據來源:wind數據庫,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整理

        北三縣制造業以服務北京都市圈的都市型工業為主,另有部分大規模加工制造,按產值規模大小排序分別為食品制造、裝備制造、包裝印刷、金屬制品、非金屬制造、家具制造及汽車部件配套等。

        ■ 三河市:服務首都,承接轉移

        三河市的燕郊以燕郊高新區為載體,工業總產值占北三縣的比重在35%以上,主導產業包括食品、金屬制品、包裝印刷等的都市工業以及承接北京市產業轉移和配套的裝備制造、電子信息等,重點企業包括匯福糧油、華潤雪花啤酒、漢王制造、宏遠彩涂板、億豐偉業集團、世原汽車科技、華通科技等。三河市泃陽及其周邊鎮工業產值占北三縣15%左右,產業重點包括水泥制品、裝備制造、包裝印刷等,重點企業包括燕山水泥、靈山機械、和平電力裝備、巖峰新型建材、巨陽節能裝備,同時布局少量北京現代配套車身、新宏昌專用車等。

        ■ 香河縣:家具揚名,機器人突起

        香河家具為全縣龍頭,其他重點產業包括泡沫塑料等非金屬制品、裝備制造、食品制造等,重點產業組團包括淑陽鎮及其周邊的泡沫塑料、裝備制造,南部五百戶鎮的造紙印刷、汽車配件,渠口鎮的裝備制造以及香河產業新城的機器人產業等。家具制造重點企業包括成和辦公家具、愛依瑞斯家具、藍信商用展柜等,以傳統家居制造為主,較少涉及家居設計與定制化家具。非金屬制品重點企業包括希泉泡沫、華鑫泡沫、匯利豐,裝備制造重點企業包括長城重型機械、忠信廚房設備、燕嶺重型鍛造、恒通電器設備等。食品制造重點企業包括第一城酒業、正大有限公司。機器人重點企業包括美國ATI工業自動化、德國尼瑪克、安川都林、匯天威、飛馬機器人、伊貝格、星和眾工等。

        ■ 大廠縣:制造相對弱勢,以功能服務為主

        大廠縣的主要產業組團包括夏墊鎮的金屬冶煉和食品制造,潮白河區域裝備制造和金屬制品,大廠鎮以肉類加工為主。金屬冶煉與加工,包括廊坊神華工貿、寶生鋼鐵等;食品制造包括福華肉類、福喜食品、艾蒂斯食品配料、永發油脂肉類加工廠等。非金屬制品包括星牌優時吉建材、優勝潔具等。裝備制造包括恩希機床、富邦德石油機械、菲美得土坂機械等。金屬制品包括和平鋁材、國華金屬等。

        北三縣制造業現有主導產業以食品加工、包裝印刷、家具制造、金屬制品等都市型工業制造和銷售為主,研發創新和工業設計的成分較少,附加值較低。戰略新興產業基礎較為薄弱,尚未形成產業鏈閉環和集群效應,部分明星名片產業還剛剛培育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圖10. 北三縣制造業發展基礎與前景矩陣圖
        資料來源:BCG,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

        當前,北三縣在主板上市的企業僅福成五豐食品股份一家,新三板企業申江萬國數據、薩克森建筑新型材料、歐伏電氣、軒慧科技4家,整體企業規模和科技實力較弱。對比周邊區縣的專利授權量可以看出,北三縣遠遠落后。

        2019年,天津市武清區、寶坻區、薊州區分布擁有授權專利1341項、611項和106項;北京市的順義區、通州區、平谷區分別擁有授權專利5089項、4070項目、801項目。而北三縣中擁有最多專利的三河市才854項。香河縣授權專利370項,而大廠縣的專利數僅個位數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,順義、通州均在1000家以上,武清有556家,而北三縣總計僅225家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圖11. 北三縣與周邊區縣的授權專利比較
        資料來源:Incopat,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整理

        四、“天塹變通途”的新起點

        都市圈核心城市產業外溢,與外圍區域的協同,形成“創新尖峰+產業高地”的發展模式,是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重要路徑。然而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,由于不同行政區域之間的產業發展政策、財政實力、公共配套等方面的差異,尤其是涉及到區域之間的利益協調問題,要真正形成區域高度融合發展的格局,面臨著諸多的挑戰。北三縣深入北京腹地,但近年來發展差強人意,便是最現實的案例。

        《規劃》提出,充分發揮北京市產業輻射帶動作用,積極推動北京“擺不下、離不開、走不遠”產業向通州區與北三縣疏解轉移,北三縣地區重點在中試孵化環節、制造環節和配套服務環節實現與通州區的產業協同。依托京哈、京沈兩條區域交通廊道,形成兩條特色產業帶,沿線地區重點布局以人工智能、高端裝備、節能環保、智慧物流、印刷媒體為主的產業型特色小城鎮。潮白河和北運河沿線、中部生態綠洲及生態廊道周邊地區重點培育以文化旅游、文化創意、休閑農業、健康養老等為主的休閑型特色小城鎮。

        北三縣不是通州的后花園,更不是“睡城”,而是要通過區域產業共振,把北三縣打造成有實體經濟支撐的“較高品質的增長極”?!兑巹潯返穆涞?,是一種區域融合發展的全新制度設計,無疑將成為中國都市圈發展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。在區域發展規劃事項賦權北京城市副中心后,加快推進產業政策協同機制、項目統籌機制、利益共享機制的實施和落地,熨平與北京之間的產業銜接坡度,才能逐步讓“咫尺天涯”的北三縣天塹變通途,才能真正形成都市圈發展格局。

        結 語

        北三縣納入“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”,成為北京副中心未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,并不意味著 “立即崛起”。發展需要引導,更需要時間。

        北三縣能否將“勢能”轉化為“動能”,順利融入北京都市圈,產業是核心,也是底氣,加速與北京的產業協同共振,重塑區域發展格局,加快從“睡城”向“產城”的轉身,才能真正迎來發展的蛻變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相關文章

        都市圈研究 | 2020.03.25

        同城化提速,北三縣跑步入圈

        北京向東,潮白河畔,高樓林立,熙來攘往。沒錯,這里就是北三縣。這里有近...

        查看詳情
        1. 首頁
        2. 研究與洞察
        3. 都市圈洞察
        4. “睡城”轉身,北三縣如何“入圈”?

        合作共贏

        • 華夏幸福產業新城合作
        • 華夏幸福產業發展合作
        • 華夏幸福研究與洞察
        • 供方合作

        投資者關系

        • 公司資料
        • 公司公告
        • 公司治理
        • 投資者互動
        • 投資者保護

        加入我們

        • 人才理念
        • 社會招聘
        • 校園招聘

        華夏幸福網群

        • 華夏幸福大學
        • 河北華夏幸福足球俱樂部
        • 幸?;鶚I物業
        • 孔雀城
        • Techcode太庫
        • 伙伴招商
        • 火炬孵化

        關注我們

        員工入口
        法律聲明 | 隱私保護 | 網站地圖

        版權所有 廊坊京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@2019。 保留一切權利。

        ICP備案序號:冀ICP備10007376號-4

        免费观看女人与狥交
        <optgroup id="1d227"></optgroup>

            <span id="1d227"><output id="1d227"></output></span>
          1. <track id="1d227"><i id="1d227"></i></track>